當書煒遇見名人爸媽
文/林書煒 攝影/藍慧 演出/何戎.林書煒
有著愛家形象的新好男人----何戎,自卸下主播光環,轉戰藝能界之後,更展現出其才華洋溢的另一面,深受觀眾喜愛。對於先成家後立業的何戎而言,陪伴孩子是他最享受的時光;一雙兒女的一句貼心話或一個笑容,更讓身為鐵漢的他展現出無限柔情。
當我還在新聞圈未與何戎相識時,很多同業或媒體朋友經常對著我稱讚何戎,說27歲就結婚的他是「新好男人」,人帥、脾氣好、有專業又顧家。說也有趣,因為各自在不同電視台服務,當時的我剛從單身進入婚姻,對於「好男人」的定義抓不準,大多時候只是聽聽別人口中的他……甚至還帶有半信半疑,年輕帥哥怎會跟好男人劃上等號?
不忍看到孩子失落眼神
真正與何戎有較頻繁的互動,是這兩三年,我們先後離開了播報七、八年的新聞工作,進入人生另一階段;而正當很多朋友、觀眾不斷地好奇打探,為何我要離開被眾人看好的新聞播報工作時,何戎是理解的,因為我們離開的理由有很大一部分為的是同檔兒事:「希望能分給孩子多一些時間」。
何戎過去從事新聞工作,經常早出晚歸,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,極度沒有家庭品質。轉型成為主持人、自由媒體人後,雖然忙碌依舊,但時間可以彈性調整,甚至可以選擇放棄某些case,騰出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。
「我很不願意看到每次上班前,孩子看著我的失落眼神。」對何戎而言,一對兒女能健康、快樂成長,是他最大的期盼,而這兩樣東西都是金錢買不到的,尤其是要養成「快樂」的孩子,一定需要父母的相對付出與陪伴。
親子情感需要投入時間
如果我們注意觀察很多台灣社會的年輕父母,相信不難發現,雖然愛孩子的心相同,但願意調整自己的職涯,為孩子多付出一些的往往是媽媽,爸爸在家中的角色有時比較像是一位辛苦拿錢養家的「旁觀者」;但何戎對孩子絕對是「身體力行」,因為他說人生太匆匆,只有家人緊密的感情最值得依靠。
何戎在新聞台工作期間,常有機會訪問到一些成功企業家,他們大多是在年輕時創業且將大半人生貢獻給事業的勤奮工作者,何戎深深牢記一位企業家的故事,並時時警惕自己。
「父母一定要把握孩子學齡前這一段黃金時間,時間過了是不會回頭的。就如同身價百億的企業家曾對我說:『50歲前我把時間都給了員工,50歲之後我要把時間留給孩子與家庭。』但企業家回頭一看,孩子竟已大到準備迎接一段屬於自己的人生,成功背後有著無限的遺憾與感嘆。」隨後,何戎更張大眼、認真地說出一句我非常認同的至理名言,他說:「親子間的感情絕對是父母用時間換來的,不投入時間就得不到親密的親情品質。」
專屬父親與孩子的時光
何戎建議現代爸爸即使工作再忙碌,也要善用親子的相處機會,即使只有半小時、十五分鐘,也要在相處當下專心陪伴,絕對不要一會兒講電話、一會兒看電視。「所有的爸爸都要提醒自己,固定陪孩子做專屬父親與他們的事。」聽了何戎的話,我很好奇他與兩個孩子的「專屬祕密」是什麼?
「幫兩個孩子洗澡是親子相處最快樂的時光!我可以趁著洗澡時跟孩子建立關係,天南地北隨便聊;而親子共浴的時間也是父親與孩子最親密的接觸,有時也可以趁機對著三歲女兒、五歲哥哥上衛生教育課。」我一聽,心想這個爸爸的確夠用心,但更讓我佩服的是,因為心疼孩子的小臉蛋被指甲劃破,所以「幫孩子剪指甲」這件事,在何戎家也是專屬他的專利。「書煒妳相信嗎?從兩個小孩出生到現在,他們的指甲都是我剪的。這些參與孩子的生活小動作,會在孩子長大後,讓他們記得爸爸有多愛他們!」
除此之外,全家都是虔誠基督徒的何戎與妻子,也會在睡前跟孩子一起閱讀、禱告,感謝家人一天的努力與陪伴,然後手握著手在幸福中睡去。的確,真正的相處是參與孩子、跟孩子一起,因為這些天生敏感的小腦袋會知道爸媽有沒有發自內在地用心。
爸爸是大玩偶也是朋友
「你會處罰孩子嗎?」我問。何戎說,教養孩子要「因材施教」,因為每個孩子都有獨立人格與個性,用同一套方法是行不通的。
以何戎家兩個孩子為例:三歲的妹妹不怕罰站,但卻害怕不帶她出去玩;五歲的哥哥不怕被打,但卻害怕像罰站這種無聊沒事做的感覺。「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,去調整對每個孩子的教養方式。」何戎接著表示,他跟老婆的角色分工也很靈活,「我跟老婆不是誰扮黑臉、白臉,而是兩個大花臉,我們隨時變換角色,看個別事件的不同,有時我白一點,有時老婆黑一點,有時兩個一起變黑臉。」
除了因材施教之外,現在樂當孩子的大玩偶的何戎,對親子關係的經營也想得很遠,「我們現在帶孩子一起成長是爸爸、老師的角色,但等孩子再大一點進入青春期,我們就要變成他的朋友,放掉爸爸威嚴的一面,自己要轉換心態,這樣才能跟孩子無所不談,當孩子把我們視為朋友時,任何事情都願意跟我們分享,也就比較不擔心他們會走錯路。」
期望孩子日後擁有熱情
近年台灣因為少子化,家長愈來愈寶貝孩子,於是出現「直昇機父母」這個名詞,這類父母總是已經為孩子安排了各式各樣「對他好」的補習、活動,幫孩子看頭顧尾,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。面對這種現象,何戎倒沒有那麼焦慮,他認為父母親要量力而為,並且顧慮孩子的感受;以他自己為例,他只讓五歲的哥哥上足球、心算、音樂等課程,三歲的妹妹也還不急著送到才藝班,何戎認為送他們去學習是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完成一件事的態度,而非要他們以後多有成就。
「我不在乎孩子以後做什麼,但希望他要有熱情!像我兒子喜歡車子,以後去當賽車手或車子設計師都好,只要有熱情才有持續性。」何戎認為,爸媽應該從旁「引導」而非「指導」孩子,或許孩子的路會走得更快樂。
鐵漢+柔情的現代爸爸
八月適逢父親節,不能免俗地希望聽聽何戎的父親節心願。何戎笑著說,兒子、女兒是他最好的啦啦隊,一家大小經常把貼心話掛嘴邊,像他前陣子參與舞台劇演出需要跳舞,一回到家,兩個孩子就會以高八度的音調大喊「爸爸最棒!舞跳得好好」、「爸爸是我的心肝寶貝」,這些平常的生活語言,讓他就像天天在過父親節;如果真要說出一點願望,何戎說:「畫一張卡片,大叫一聲爸爸我愛你!就足以讓我開心到流眼淚。」
誰說爸爸不能張大嘴陪孩子哭笑,誰說爸爸不能把愛掛在嘴邊,父親的角色在改變,何戎這個鐵漢+柔情,配合得恰到好處!
《星期八》幼兒全能發展誌‧2008/8月號
(資料來源:星期八 樂活父母生活情報誌 提供)
留言列表